废土上面瞎逼逼:PS4国行“举报事件”始末

去除图片水印

对于全收海外版的我来说,真相还是要大白的

前言:从3DS吧的阴阳怪气,到如今的“躬耕于乱世”

如今的我,已是游戏收藏界的“乡野散仙”——不出山,不搅局,只在自家小窝里翻腾那些尘封的卡带、光盘和主机。十年前的网络江湖,贴吧的权力斗争、社区的撕逼大战,早让我心灰意冷。记得在百度3DS吧做小吧主时,那里的“阴阳怪气”文化盛行:表面吹任天堂,实际夹枪带棒怼索尼或微软,大家都爱玩这套“表演”。我曾试图制定吧规、组织联谊,想把吧变成“家”而非“公共厕所”,但最终还是败给了派系分裂和网暴。退隐后,我建了私人网站和QQ群,严格邀请制,只聊游戏收藏、历史考据和文化衍生,不碰那些“饭圈”是非。

为什么现在写这篇?因为PS4国行“举报事件”距今已十年(2014-2015),却仍如废土上的辐射尘,偶尔飘起,遮蔽真相。身为当事人刘某某(今隐其名,其实隐了也没什么用,你搜也能搜到)的一面之交的旧识,我见过事件的“里层”:不是什么“任索大战”的阴谋,而是闲得慌的“手欠”闹剧。但我不想为谁平反,只求还原始末——多大的锅,扣多大的责任。就像我如今收藏游戏时,总爱考据原版细节,不添油加醋。作为一个“躬耕于乱世”的收藏玩家,我写这篇,只为给自己和同好留个备忘:游戏圈的纷争如过眼云烟,收藏的乐趣才经得起时间。

事件背景:国行主机进中国的“中国特色”梦

2014年底,中国游戏市场正值“解禁”风口。微软Xbox One国行已于9月首发,但锁区严苛:只能玩国行游戏不说甚至是系统级的锁区(当时可没有U盘侧载解锁)。这让玩家吐槽“买了个砖头”。索尼PS4国行则定于2015年1月11日首发,传闻不锁区——媒体拿到样机后,发现能运行全球游戏,甚至能直接登录所有的区域的PSN账号(单纯不能注册别的区域的账号)。这在玩家圈炸锅:终于能“曲线救国”了!但现实呢?中国游戏版号制度本就铁板钉钉,索尼进军大陆,必须低头监管。那些“无锁样机”很可能只是测试机或开发机,不是量产版。索尼从一开始,可能就计划锁区,只不过暂时不吭声而已,给了玩家幻想空间。

我整个游戏机第七世代,都因为犹豫而没买PS3,而后也是在2013年才购买了PS3,所以在此之后,虽然心里还是对国行主机表示“信不过”(毕竟曾因为iPAD 2国行锁掉地图的部分功能而厌恶国行),但对于索尼这次PS4国行“不锁登录”还是持各半态度——万一要是真的呢?(其实后来对NS也是这么看待的,但是腾讯更是结结实实打了我的脸)。

我的个人视角:与“当事人”的交集

说来尴尬,刘和我其实是现实一面之交的熟人:住得近,一起参加过玩家聚会,甚至搭过我的便车。2011年,我们在本地游戏圈混,他家有PS3,我没主机时就去他那儿体验《最终幻想13》,而他也对我的Wii很感兴趣。可以肯定的是,虽然他不是什么“狂粉”,但至少是个什么主机都有的纨绔子弟。他不是纯“黑粉”,而是圈内一个“神经病”,爱撕逼、爱阴阳,表演欲强。记得3DS吧那会儿,他常发帖“阴阳索尼”,自称“任粉”就是其中一环:借吧里文化玩梗,想看看“社会实验”效果。所以,他就就是这种环境的产物——他混迹3DS吧,自称“任天堂粉丝”,其实也是索尼爱好者(至少FF13那会儿是)。他的举报,本质是吧里风气的极端版:好奇心作祟,想“测试底线”,顺便表演一把。

举报前夕(2014年12月31日),他实名向文化部网站投信,指控“PS4能运行未经审核游戏,影响文化建设”。动机?如他后来解释:“搞清楚有关部门怎么想”,加点“任粉”标签阴阳索尼/微软,更深层的他甚至还有一种“大不了把国行彻底搞砸,大家恢复到都买水货的状态,岂不是更好?I省的受这些国行限制来限制去的气。”的想法。( 他就没想到这群人要的其实是一个名正言顺)。文化部回了个“非本局业务,转其他部门”,但这信像病毒传开。他还高调发帖“邀功”,结果捅了马蜂窝。我私下劝过他,但已晚:他玩脱了,手欠嘴欠的后果,远超想象。

作为熟人,我一度想解释——“他就是单纯好奇,借3DS吧阴阳文化表演,不是真阴谋”。但朋友劝:“蠢货,你也想被一起干掉吗?”社区氛围已成猎巫:玩家拉横幅“千古罪人刘某某”,网络暴力升级,我只好闭嘴。十年后,我已退隐收藏界,不再卷入是非,只在网站上写写这些旧事,权当游戏史考据。

事件过程:从举报到锁区,一场闹剧的连锁

时间线简单明了,我用表格梳理,便于收藏玩家如我这般“考据党”翻阅:

时间点关键事件我亲历的视角与细节
2014.12媒体拿到无锁样机,传闻PS4国行不锁区,不锁服,随便登录任何服务器账号(单纯不能注册别的区域的账号)刘自称“任粉”发帖测试底线,纯属表演。我当时已经离开贴吧圈很久
2014.12.31刘实名举报文化部私下聊天,听他说“想看举报管不管用”,阴阳一把。结果信传开,媒体炒“任粉黑索”。
2015.1.11索尼宣布延期至3月,确认锁区社区已成饭圈,客观声音被淹。索尼很可能本就计划锁区,举报只是催化剂。
2015.3PS4国行首发,锁区+恢复模式确立,玩家只能在国际版主机上登录后,导出登录状态的个人设定档在恢复至国行主机内“绕过限制”首发现场横幅围攻刘,一切解释全部无效化,被迫接受“就是他一个人的罪”这个结论。
2019左右玩家发现国行PS4通过特定组合键(L2+R2+三角+右键)进入调试模式,临时解除锁区,疑似内部测试功能被挖出我认为”又是一场昙花一现的狂欢“但是无人在意。
后续更新索尼通过系统更新(如6.20后版本)封堵此漏洞,玩家吐槽“又被堵死”我的观点是:不管是恢复还是组合键,毕竟属于”心照不宣“,你不能说他不存在,但更不能说他”存在“,他在台面上就是”不存在“的。
2020.5.10模仿犯采用同样的举报模式举报“有人用后门登录外服商店”,导致中国区商店临时关停我的观点:有一就有二,狗改不了吃X
PS5时代及以后顺坡下驴,PS5依旧使用”恢复模式“绕过限制,似乎成了一种“灰色惯例””虚假的和平“能持续多久?谁能保证有没有下一个“模仿犯”?而索尼的下限、监管部门的下限又是什么呢?

过程本质很简单:
刘某的举报只是戳破了窗户纸而已,一种混合了表演欲、撕逼成瘾和扭曲好奇心的“社会实验”。这个动机本身既幼稚又危险,但和“处心积虑毁灭国行”的宏大叙事相去甚远。首次事件的巨大“成功”,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——只需要极低的成本(一封举报信),就能撬动巨大的舆论场,并实实在在地改变产品形态。(哪怕这个形态其实本身就是厂商自己已经决定这样的)。
而企业层面——索尼(以及后来的微软等公司)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一套符合规定的锁区方案。 举报对于他们来说,不过是“顺坡下驴”,是一个求之不得的“完美借口”。它成功地将所有来自玩家的怒火和指责,从制定政策的官方身上,转移到了一个具体的、可被妖魔化的个人身上。而之后企业应对机制也彻彻底底的固化了。任何风吹草动,最安全、成本最低的做法就是“一刀切”地收紧政策,进一步压缩灰色地带的空间。最终形成一个 “少数人绑架多数人体验” 的恶性循环。
舆论层面——大众需要一个简单的原因来解释复杂的失望。一个清晰的“千古罪人”,远比理解跨国公司的合规操作、市场策略和商业妥协要容易得多。于是,刘某就被塑造成了一个符号,承载了所有玩家的愤怒,也让真正的决策者得以隐身。而之后的模仿犯,哪怕比他还要恶劣,甚至实际上真的是抱着“处心积虑毁灭国行”的宏大叙事而来,也无人去在意了,而从此,举报不再是最后的法律救济手段,而是成了玩家群体内斗、派系倾轧、甚至只是纯粹发泄私愤的“超级武器”。后续的“商店关停”等事件,正是这套逻辑的必然重复。

至此,索尼延期锁区,玩家暴怒。媒体抓“任粉”标签大肆渲染,制造阴谋论——我怀疑索尼中国营销暗推,甩锅监管压力,顺便把任天堂放在了恶人的立场,但真相?索尼本就得遵规,举报顶多是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刘的责任大(手欠+表演),但本应当做多大恶,认多大罪,却无人在意。我的处境更尴尬:想客观分析锁区局限,却被扣“恶人”帽子,连收藏圈的安宁都被扰。

结语、影响与反思:游戏圈的“废土”之上

回顾整件事,可以看到一场没有赢家的悲剧:

企业:虽然短期规避了政策风险,但长期背负着“阉割”的骂名,并始终生存在一个动辄得咎、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里。

玩家群体:失去了一个可能更开放的未来,并陷入了内耗与猜忌。

知情者:失去了客观讨论的空间,被迫沉默。

“当事人”:成为了一个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符号,其真实面目和复杂动机无人关心。

事件后,国行主机生态基本彻底崩盘:PS4、XBOX虽然可以靠恢复账号/侧载代码“心照不宣的玩下去,但是已经存在好几次”危机时刻“。至于国行NS?早已预订在2026年变成泡面压(停服)。NS2?人家早就和京东一起曲线救国了!(港版直营)。
刘某式的模仿犯也在逐日增多,稍有不慎就给你来个“我要去举报!大不了同归于尽”,举报文化盛行,搞得人心惶惶,我甚至直接被机核网等大众社群直接永封了。

这一切,反映中国游戏产业的痛点——监管窒息 vs. 玩家自由。更深层,是饭圈文化的毒性:当阴阳怪气放大成全国撕逼。当特定人物妖魔化到特定群体的妖魔化,我无力解释,只能眼睁睁看真相扭曲。

如今反思,作为“躬耕于乱世”的收藏玩家,我庆幸早退:网络江湖太乱,撕逼无休,不如在家屯游戏,TMD跟你们较什么劲,一群傻逼。退一万步讲,你昨天、今天、明天杀了他有什么用,又有什么意义呢?

十年弹指一挥,我从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名号(见下),到如今的游戏收藏“乡野散仙”。事件如旧主机上的灰尘,擦去后,继续前行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纯个人视角考据,不代表任何立场。引用细节基于记忆与公开信息,如有偏差,欢迎私信指正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